截至7月23日,吐哈油田工程院今年在魯克沁油田已有5口整體深層化學調剖井開始施工。深層化學調剖技術在吐哈稠油生產中的應用力度進一步加大,將為改善油田稠油水驅開發效果和持續穩產提供堅實技術保障。
隨著魯克沁油田開發的不斷深入,注水開發矛盾也日益突顯,其中魯克沁中區見效油井見水比例高達95.3%。為改善魯克沁中區注水開發效果,吐哈油田工程院通過分析魯克沁油田儲層特征及水驅特征,在化學調剖技術的基礎上為其“量體裁衣”制定整體深層調剖方案。
在初期選井選層工作中,技術人員結合魯克沁中區油藏特征及水驅特點,積極開展技術攻關,并充分利用示蹤劑、壓降曲線、動態注采關系等資料判定主水流優勢通道,形成深層稠油注水開發優勢滲流通道判定技術標準,優選采出程度低、存水率低、平剖面矛盾突出、剩余油分布不清的井組實施調剖(驅)。同時在井組進一步明確后,優化深層學化調剖參數設計及施工工藝設計,形成深層化學調剖效果礦場評價技術,保證了深層化學調剖技術的可靠性和經濟性。
目前,吐哈油田深層化學調剖技術研究取得新進展,形成了魯克沁中西區新型低成本高強度調剖劑配方,有效提高了調剖劑的抗剪切性和穩定性,擴大成膠范圍,滿足魯克沁采油廠單井調剖劑費用降低成本的要求,也確定了“存水量法”調剖規模設計方法,形成施工壓力曲線預測技術。
截至目前,該項技術今年在魯克沁油田使用后累計增油835噸,累計降水1429.4立方米。接下來,吐哈油田工程院還將在魯克沁開展20口井的試驗與推廣應用,為改善稠油水驅開發效果和持續穩產提供堅實技術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