截至6月4日,大慶油田第三采油廠第二油礦北十三聯合站已完成全部96臺套設備和774個作業步驟的識別,建立詳細的風險臺賬,識別出過程危害因素1102個、設備危害因素1108個,安全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,實現20年安全生產。
1994年建站投產以來,這個站始終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,在風險管理上持續探索。特別是2012年以來,這個站以“管好崗位罐泵閥,保證安全你我他”為安全理念,深入開展崗位寫風險活動,通過辨識崗位風險、實施風險分級控制、加強安全保障措施,做到風險識別方法人人會、崗位風險內容人人知、風險識別措施項項具體,實現從寫風險到控風險的轉變。
這個站由隊干部、技術人員和操作員組成危害因素辨識和風險評估小組,采取劃分單元、識別危害、確定風險、建立臺賬、評價風險和持續改進“寫風險六步法”,開展全員寫風險活動,梳理查找生產各個環節的危害因素。截至目前,全站共梳理管理制度、標準及操作規程100余項,建立6個崗位操作卡和應急處置方案。
找到風險,如何消減風險?北十三聯合站積極實施風險分級防控方案,推行“一牌雙卡”,做到責任明晰,重點突出,分級管控,將識別出的風險按級別分為高風險、較高風險、一般風險和低風險4個級別,明確較高風險12個、一般風險468個和低風險1730個,并制定控制方法,使控制措施不斷完善。
通過推行風險提示牌、風險提示卡和應急預案提煉卡“一牌雙卡”管理,這個站實現安全管理可視化。針對員工在巡檢和操作時易忽略的危害因素和重大風險,站里在泵房醒目位置設置49個風險提示牌,使崗位員工、外來施工及檢查人員對崗位安全風險、規避措施及應急處置程序一目了然。
這個站對工藝管線、巡檢路線、運行狀態、工藝參數和設備區域等進行標識,實行現場“五清”管理,即做到管線介質流向清、控制閥門作用清、設備區域屬地清、巡回檢查路線清、應急處置程序清,讓現場隱患無處藏身。
識別風險、控制風險,目的是實現安全生產。北十三聯合站采取完善培訓矩陣、強化應急演練、開展經驗分享等方式,使員工安全技能素質大幅提升;采取主副崗輪崗方式,防止副崗在技能上過度依賴主崗;新員工與站里11名技師簽訂“技師帶徒”合同,進一步提高安全技能。
“員工安全意識提高了,防范風險和操作處置風險能力增強了,有效提升了HSE管理水平。” 大慶采油三廠副廠長、廠安全總監郭志發如是說。
北十三聯合站寫風險、控風險的經驗目前已在大慶油田推廣。